07 10月, 2007

我可能亦應該有...

腸胃焦慮症

香港中文大學今天公布調查發現,患有腸胃焦慮症的人,比正常人罹患經常焦慮症的風險高出六點一倍;估計全港有二十多萬人患有經常焦慮症和腸胃焦慮症。

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與消化疾病研究所合作,在七月中旬訪問了兩千多名十五至六十歲的香港市民,其中百分之四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有經常焦慮症的癥狀;百分之五點四的人有患腸胃焦慮症徵狀。

中大推算出過去一年,全港分別有二十多萬名經常焦慮症患者和腸胃焦慮症患者,約兩成患者會同時患上兩種焦慮症。

研究指出,經常焦慮症的癥狀包括:很容易疲倦,心跳加速,頭暈及失眠等,若每個月有三天或以上,腹痛及腸胃不適,而大便的次數又改變,就有可能患上腸胃焦慮症。

調查又顯示,住在較偏遠地區,罹患經常焦慮症的發病率較高。另外,女性、低學歷、低收入患病的風險也較高。

腸胃焦慮症

這種焦慮並不一定與某種特定的事物有聯繫,可能是心理上的衝突及緊張所致,外間的刺激只是偶然碰巧成為引發物而起。患者整天不是擔心昨日的錯誤,就是擔憂明日可能發生的問題,以致難以享受現有的生活樂趣。他們的焦慮也會引起發汗、肌肉繃緊、頭暈、心跳加速或腹瀉等生理徵狀。

成因

成因的可能性很多,大概可分為以下幾類:
生理因素──患者生理的反應比一般人強;當有事情發生時,身體處於過份活躍狀態,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 心理因素──患者容易焦慮,專注於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
環境壓力──負面的生活事件如挫折、失敗或身體有病。
身體健康問題──如心臟病、甲狀腺過度活躍 (hyperthyroidism)、低血糖(hypoglycemia),或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引起,如尼古丁、酒精及藥物等。

腸胃焦慮症

何謂腸胃焦慮症?

腸胃焦慮症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即從表現看似乎是腸胃疾病,然而真正的腸胃並沒有器質性的損害,而只是功能稍有紊亂而已,而功能的紊亂又與情緒心態密切相關,也就是說這個病是由於心理狀態引起的;當心緒安寧時,症狀消失和緩解,當情緒心情緊張或情緒焦慮惡化時症狀加重。
在醫學內科學中,有種病叫「腸胃神經官能症」,基本上就是本病,但它的命名有不足之處,而「腸胃焦慮症」更能說明其實質。

起病原因

本病的起因可以有兩種方式:
一是先有輕度的腸胃功能失調,但因未及時處理,而遷移時日略為長了一些,同時病人的心態比較敏感或者因他事正處在焦慮狀態,加上這一軀體的不適,進而對疾病起了疑心,以為得了嚴重腸胃病,由此形成惡性循環,症狀日復一日,不但不能消除,而且變本加厲更甚成病。
另一是由於心理狀態變化,諸如苦惱、煩悶、抑鬱、焦慮、緊張、恐懼……等等,以致使心理功能紊亂,心理一紊亂,繼發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由此又促使腸胃功能紊亂而發病,但這病的真正根子在心態而不是腸胃,當心態回復時,腸胃的症狀也就隨之緩解。

發病機理

從腸胃生理中已經知道腸胃是最能表現情緒的器官;因為支配調控腸胃活動的植物神經中樞在中腦與情緒中樞的聯繫密切,情緒稍有變動立即會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的相應變化,進而影響到腸胃的活動與功能。例如良好的情緒會促進食慾,惡劣的心態使使食無味,這是因為良好的情緒時,神經系統處於正性的適度的興奮狀態,植物神經同樣如此,因此腸胃的蠕動和分泌最健全完整有力、最能接納食物和消化食物;而惡劣時則適得其反,一切都倒轉過來,腸胃的功能紊亂:蠕動或無力或過度,分泌或不足或過量,蠕動無力會腹脹、會便秘,亢進會腹瀉、會腹痛,分泌不足會食無味、會消化不良。但這些都是一過性的,當情緒回復常態時,腸胃功能也隨之正常;但如果久久不能回復或變動過度激烈那也能進一步變成真正的器質性腸胃病。

主要表現和特徵

本病起病緩慢,不能確定確切發病時間,症狀呈波浪形,時好時壞,持續時間較長,長者可經年累月。
在胃的表現主要是:飽脹、反酸、噯氣、食無味、噁心甚者還可以嘔吐、上腹不適、打嗝、大量噯氣…
在腸的表現主要有:腹脹、便秘、或腸鳴充進、放屁;或大便稀爛、食不消化。甚者也可有「情緒性腹瀉」…
全身表現:虛弱、疲乏、頭暈、失眠、心悸、胸悶、精神不振、焦慮、抑鬱、疑慮等等…。
雖有那麼多的問題,找過很多醫院和醫生,可檢查都無明確疾病的證據,也得不出確切的診斷,也就說症狀表現很多很重,可就是查不出病的證據。這就是腸胃焦慮症的重要特點。另一個特點是,當有時心情好轉和緩解時,症狀會被「遺忘」;而情緒重起波動時,症狀又被「記起」而出現。

治療

腸胃焦慮症是心身雙重功能紊亂,根子雖在「心理」,但確有生理功能的紊亂,某些時候,生理紊亂症狀不適成為主要的焦慮煩惱。如果不能解除生理上的紊亂,那麼任何解釋都軟弱無力。而予以解除生理上的紊亂後,患者感到軀體上的舒適,就會大大緩解心理上的壓力而自行消除焦慮。因此切莫以為它是功能性疾病而等閒視之,而要認真用藥解除調整生理功能、消除軀體上的症狀。
接著應該做的是心理疏導,心理上的癥結:焦慮、疑慮、恐懼、緊張、心事壓力重重…不予消除,那麼生理上的緩解也只能起一時之效,生理緩解之後,心理問題重又上升,當藥效作用消失後,接著生理紊亂重現,症狀隨之復發,治療前功盡棄。這也就是容易反覆發作之由。徹底的治療應該是雙管齊下,心身同步。心理與生理同步。